(原标题:ChatGPT浪潮之下,BAT迎来重塑时刻)
ChatGPT的长时间发酵,让整个3月份成了国内赶ChatGPT风潮的爆发月,不仅资本市场上各种概念轮番涌现,就连沉闷许久的中文互联网世界,也处处洋溢着“久违”的兴奋。在3月底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,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披露,腾讯正在研发AIGC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,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也在酝酿中,这使得早前的市场传言变成了现实。
在此之前,百度、华为、阿里等众多业界巨擘似乎也都纷纷加入了战队。除了大公司之外,资本以及创业大佬也都现身其中。3月19日,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朋友圈高调宣布,正在亲自筹组中文版ChatGPT公司“Project AI 2.0”。重燃创业野心的也不止李开复,美团王慧文、阿里贾扬清、搜狗王小川、京东周伯文均亲自下场赶赴大模型赛道,颇有种“星夜兼程”的味道。
ChatGPT或成为全新的技术分水岭
尽管追逐者颇多,但若想要迅速追上早已经先行一步的OpenAI,恐怕还有不小的困难。毕竟,这种技术代差已经随着OpenAI大模型参数的指数级倍增以及开源成本的降低被越拉越大,导致后来的产品即使现在开放,也很难再迎头赶上前者了。那么,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如此踊跃的参与其中呢?因为AI时代真正革命性的技术应用或许已经诞生。
对此,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表示:“ChatGPT的诞生丝毫不亚于个人电脑的诞生。”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表示:“ChatGPT只是起点,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”。类似的表述,在国内众多大佬的类比普及之下,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热议。显然,随着ChatGPT的快速发展,诞生至今已走过60多个春秋的AI技术,或将迎来技术分水岭。
首先,生成式AI的大爆发不仅从技术还从商业上,为AI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指明了方向。有戏言称:“从人工智障到人工智能,AIGC的突破是关键一步。”从目前来看,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大模型,它可以根据人类给出的提示词和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思路,并仿照人类的表达方式进行回答,它的应用普及化使得AI真正在商业和经济层面走向纵深,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。
比如,一个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给出精确的条件,ChatGPT就可以生成代码,甚至能够做出相关应用(已经有上架苹果商店的应用了),程序员只需要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调优和测试即可,这就让原本需要很多人、很多时间的应用,现在仅需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了。对于目前尚处于迷茫之中的AI应用厂商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机会点。
其次,生成式AI的大爆发会在云服务等衍生领域产生重大影响。比如,AI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持,这对高性能算力芯片提出了新的要求,同时其需要云服务的支持,会间接推动云计算的大爆发,其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,还能够极大地释放各个行业的效能,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。
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ChatGPT的应用将会是AI与云,乃至整个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,它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AI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进化的进程。
百度AII in AI渐入佳境
作为曾经的“BAT”三巨头之一,百度在整个移动时代表现远不如腾讯和阿里亮眼,“百度掉队论”一度甚嚣尘上。但其实整个移动时代,百度都在默默投身到AI的应用研发之中,靠着十年投入上千亿的战略定力,百度终于在AI应用迭出之际,逐渐让外界看到了其内在潜力和价值,ChatGPT的大爆发更让置身AI的百度有了“渐入佳境”的感觉。
一方面,百度所做的准备相对较早且全面,在生成式AI大潮到来之际有望成为执牛耳的第一梯队。从时间上来看,百度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,2014年又搭建了“百度大脑”,2016年开始AII in AI,2019年推出文心大模型ERNIE 1.0,在国内一众互联网企业中可谓是独树一帜。从产业布局上来看,百度实现了从“芯片—框架—大模型—应用”的全体系AI应用能力,这使其具备了更加完整的系统AI训练能力。
具体来说,百度在AI芯片方面推出了高算力芯片—昆仑芯,框架层推出了飞浆深度学习框架,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,再到搜索、智能云、自动驾驶、小度等诸多应用,可以说百度具备了全体系的AI能力。这种体系化的能力,在大模型到来之际,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其站在系统层面进行优化。比如,前端广泛而丰富的应用,可以为大模型训练积累丰富的数据,而随着体系对算力要求的不断提高,其可以根据需要不断优化底层芯片的算力能力,以及框架层的设计,使其整体朝最佳方向优化,在解决大模型问题时候方案也会更加多元。
基于此,百度在这轮AI大潮中是有相当实力成为国内AI应用第一梯队的企业,并有望在其中占据核心位置。
另一方面,生成式AI的迅速普及化发展,也有利于百度激活乃至丰富现有的商业化路径。过去几年从AI医疗到金融、电商,都曾经受到过AI的影响,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门槛比较高,很多行业独角兽都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,AI业内的独角兽如寒武纪、云从科技等AI四小龙商业化推进不顺,使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面临诸多质疑,这种困惑在百度身上也体现的十分明显。
但在这一轮生成式AI的洗礼之下,百度显然对其AI的商业化有了更为清晰的图景。李彦宏预测文心一言将打开三大产业机会:第一是新兴云计算公司,从IaaS转向MaaS(大模型即服务),大模型应用将更为广泛,智能云地位提高;第二是通过调用大模型能力,为行业输出解决方案的公司;第三,基于大模型技术底座的应用服务商。
从李彦宏的这一番言论来看,百度显然对于AI大模型到来之后的商业化已有了初步框架。相比蜂拥而来的友商,百度从实践上和认知上都做了更好的准备。
阿里谋求全面进化
与百度相比,阿里在前沿技术上的投入也不遑多让,其在AIGC领域的进步更可以用“狂飙”来形容了。
据悉,早在2020年初阿里达摩院就启动了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项目,同年6月推出3亿参数的基础模型。2021年1月,模型参数就已经达到了百亿量级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多模态模型;2021年5月,具有万亿参数规模的模型正式投入使用。2022年9月,阿里推出了达摩院联手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共同推出AI模型社区“魔搭”ModelScope,旨在降低AI的应用门槛。近日,阿里通义千问语言大模型的发布,正式宣告了阿里大模型的问世。从阿里在大模型方面取得的进展来看,阿里的AI之志并不小,但显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。
首先,是探求电商之内的再进化可能。从整个国内电商生态来看,从淘宝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,再到抖音、快手,电商行业的基本格局基本奠定,从搜索电商,到社交电商,再到直播电商,行业的玩法也已经基本固定。与此同时,电商行业经过过去多年的发展,无论是物流还是电子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比较完善,行业进入高度成熟阶段,线上交易效率和体验已经比较高了。
不难看出,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,电商行业已经很难在取得新的突破了。但随着AI的技术进步,电商行业再次有了全新的进化可能性。简而言之,类似ChatGPT的生成式AI技术应用作用有两方面:一方面是用户端产生了智能对话式导购助手,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;另一方面在商家端,替代了部分商家运营和客服的工作,提升了商家的运营效率。
从电商业态上来看,该技术的作用远不止于此。相关技术的高度智能化,会让用户需要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变成全新的“打包产品”,从而引导电商平台的资源和服务走向整合。比如,原来出行消费者可能会看攻略、选路线,然后再去根据预算做方案,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全新的节点(比如去小红书看出行攻略、去携程买票、根据美团挑选本地路线等等),现在通过类似ChatGPT的技术快速设定预算和路线、时间等变量,就可以得到多种可选方案,所有服务可以一站式购买,这就减少了用户从多平台选购产品的可能,为电商平台的资源集聚创造了条件。以此来看,在生成式AI大量应用之后,阿里的电商形态还存在全新的进步空间。
其次,在电商业态之外,阿里云等相关业务也将受其AI大模型技术的双向带动。一方面,阿里云作为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商,其已经在AI芯片自研、数据中心规模等诸多领域走到了行业前列,其海量的算力资源使其有能力成为生成式AI时代的“卖铲人”;另一方面,ChatGPT潜在的应用前景也是其看重该技术的重要方面。
据IDC发布的《2022H1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阿里在与ChatGPT相关的多个技术赛道中都是名列前茅,其中在自然语言处理、智能语音、对话式AI的市场份额占比均为第一。充足的技术储备,使其拥有了足够多参与“生成式AI竞技”的筹码。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和集团拆分,似乎也昭示了其高层对阿里云业务以及整个技术推进的重视程度。
在本轮组织架构调整中,阿里云总裁由之前的张建峰换成了集团CEO张勇,而张勇接任阿里云之后首个大动作,就是发布阿里通义千言语言大模型。可见,在这轮变化之中,阿里正依托技术变革的潮流寻求全面的自我进化。
腾讯志在全真互联
与阿里、百度相比,腾讯在介入ChatGPT方面也有自己的目标和侧重,其此前所提出的数实融合、全真互联网、产业互联网等目标,正是其发力的重点。在之前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,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认为,下一代互联网的三大趋势,分别是AI驱动、全真互联、产业互联网。
具体来说,上一代互联网的核心主要是连接人与人、人与内容、人与服务、产品,下一代互联网连接的载体可能会变成AI应用,而不再是以人主体,比如内容可能就是AI生成的;全真互联方面,信息载体会从过去的图文变成音视频,以三维方式呈现现实世界比如元宇宙;产业互联网方面,技术应用与产业端结合愈发密切、深入,产业升级速度会加快。基于以上目标,腾讯也在做全方位的布局。
一来,围绕生成式AI的延伸和应用,将相关技术融入进现有的业务之中创造全新的空间。比如,通过将其旗下的生成式AI与微信、QQ等王牌应用关联,利用其在数据端的优势,打造新的增量市场。比如,生成式AI将可能改变现有的搜索方式,对话式搜索未来可能会出现在微信或者QQ的对话框之内,根据搜索需求来寻找搜索结果,形成新的场景和路径。
放在将来来看,腾讯此前发力的元宇宙场景中,数字人与生成式AI的融合,可能变成一个很现实的应用门类,助力其全真互联场景的落地。
二来,围绕腾讯“链接一切”的宗旨,未来生成式AI加持之下腾讯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类GPT应用加速嵌入各类产业之中,会增强其在产业互联网中的影响力。其实对于腾讯而言,目前最大的无力感就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路径,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并不能直接套用,因为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规则和需求,因此只能根据行业来进行改变。但未来在大模型发展之后,各类产业版的GPT就会在连接上发生改变,从而让其具备更好的“产业连接能力”。
结语
毫无疑问,对于AI大模型的爆发,以百度、腾讯、阿里为代表的BAT,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共识——不是考虑参不参与的问题,而是考虑如何参与才能不掉队的问题。而在当下,它们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自己的路径。那么,在即将到来的AI大时代,谁将首先问鼎呢?
从底层技术和参与时间上来看,百度投注AI的时间最长,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阿里、腾讯由于体量更大的缘故(年营收数千亿、利润很高),在AI技术的演进中对其投入也同样不低。比如,阿里云旗下从芯片到数据、应用乃至于云操作系统,基本都是全体系的贯通,腾讯云在近些年进军B端的过程中,也做了诸多投入,技术成果同样不少,因此三者就技术水平而言很难说谁更胜一筹,只能说是各具特色、旗鼓相当。
不同的是,百度在移动时代的“错过”,使其在上一轮行业发展中失了一些机遇。但在AI主导的新时代,百度或将有机会拿到属于自己的王牌。而腾讯、阿里基于其强投入和丰富场景,未来也将大概率继续留在牌桌上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曾经BAT的固有格局或许将在生成式AI大爆发时代重新浮现,只是这次牌桌上或许会产生很多的玩家,其中就包括移动时代过来的TMD以及众多新兴巨头。
文/刘旷公众号,ID:liukuang110
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:刘旷 发表,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网站观点,未经许可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qlinks.cn/luyixian/2306330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